第四個法文常見的發音問題,與鼻化元音(voyelles nasales)[ɛ̃]、[ɑ̃]、[ɔ̃] 相關。下文將會指出常見的發音錯誤,並詳細解釋它們的發音原理。
聆聽鼻化元音
聆聽詞語發音:lundi [lɛ̃di] 、entrer [ɑ̃tre]
、bonjour [bɔ̃ʒur]
聆聽音標發音:[ɛ̃] 、[ɑ̃]
、[ɔ̃]
三個鼻化元音對華語母語的學習者而言也不算很難辨認。[ɛ̃] 有點像是國語的「安」音。[ɑ̃] 類似廣東話的「安」音,或者英文生詞 on 的讀音。[ɔ̃] 像國語的「轟」(去掉 h 音),廣東話的「甕」(請君入甕的「甕」)。
常見的尾音錯誤
如果不能直接模仿發音,以這些類比音作參照也無可厚非,但鼻化元音其中一個常犯錯誤即源於此。例如 [ɛ̃] 音,它近似的漢語拼音是 /Ān/。如果直接將 /Ān/ 當成法文的 [ɛ̃],則多發了一個 /n/ 音。[ɑ̃] 和廣東話的「安」亦同理。為了避免這個錯誤,發音完結前須保持口型一致,不要過早合起牙齒或閉口。一個方法是提醒自己,發音結束後仍口持原來的口型一秒,杜絕因口形改變而起的錯誤尾音。
帶著對尾音的警覺性,我們繼續鼻化元音的發音解釋。
鼻化元音的發音特點
鼻元元音發音時,氣流會同時從口腔和鼻腔送出,而這依靠軟顎和小舌的移動達成。
一般元音發音的時候,軟顎和小舌在上方阻擋往鼻腔的氣流。但發鼻化元音的時候恰恰相反,它們向下移動(可以想像舌頭、軟顎和小舌合力堵塞住口腔),讓部分氣流得以通過鼻腔送出。這便是鼻化元音與其別不同的地方。
[ɔ̃]、[ɑ̃]、[ɛ̃] 的發音
[ɔ̃]、[ɑ̃]、[ɛ̃] 的發音建基於別的元音。[ɔ̃] 的發音建基於元音 [o],[ɑ̃] 的發音建基於類似 [a] 的 [ɑ],[ɛ̃] 的發音建基於類似 [ɛ] 的英文元音 [æ] (見英文單詞 bad [bæd],發音方法見下面)。所以,將鼻化元音的發音問題放在元音最後的部分,其實不無道理。事先認識了其他元音,對學習鼻化元音有一定幫助。(可參考之前的文章:[o]、[a] 和 [ɛ])
[ɔ̃] 的發音最簡單,先發元音 [o] 音,然後再將軟顎和小舌和下移便成。
[ɑ̃] 的發音也不難,做法有兩個:簡單的做法是,先發元音 [a] 音,然後把軟顎和小舌下移。比較標準的做法是先發元音 [a] 音,再把舌頭後縮,變成 [ɑ](在當代法文已漸被淘汰), 最後下移軟顎和小舌。
最後是 [ɛ̃] 音,跟 [ɑ̃] 一也,做法有兩個:簡單的做法是,先發 [ɛ] 音,然後把軟顎和小舌下移。比較標準的做法是先發 [ɛ] 音,再把口張開至肌肉有少許繃緊的程度,舌頭在維持在下方位置,讓 [ɛ] 音變成 [æ] 音,最下移軟顎和小舌。
如果對發音不太執著,使用比較簡單的做法,個人認為也是可以接受的。(如能再自己加以微調,改進發音則更佳)
關於鼻化元音,還有一個相關的發音現象叫「去鼻音化」,將會另文詳述,請密切留意。
附:額外的練習方法
如果你還是很困擾,不肯定鼻化元音的發音訣竅,這部分就是為你而設。導致發音困難的因素很多,或許是未掌握作為發音基礎的音標,或許是不懂得控制軟顎和小舌。如果是前一種情況,請先重溫其他音標的相關文章;如果是後一種情況,我們可試試用一種按步就班的方式再練習。
練習
讓我們以基礎音相對簡單的 [ɔ̃] 為例。
請根據步驟一至五的順序練習,每個步驟掌握好才進行下一步。
步驟一:發基礎音 [o],持續 5 至 10 秒,期間維持口型和舌頭在固定位置。
步驟二:在嚴格保持發 [o] 音和口型和舌頭位置不變的情況下,透過往下移動軟顎和小舌來壓縮它們與舌頭間的空間。
可以像之前所說般,想像舌頭、軟顎和小舌合力堵塞住口腔。這時候,如果你要借助舌頭的後移來壓縮空間,沒問題——若然這樣能幫助你感受軟顎和小舌的話。成功的話,應可發出 [ɔ̃] 音,把手指放在鼻前也應能感受到氣流從鼻腥呼出。(透過舌頭移動來幫助發音的同學,在對軟顎和小舌有足夠感受後,應返回維持舌頭位置的原點,重新嘗試控制軟顎和小舌來發出鼻音)
步驟三:持續發 [ɔ̃] 音 5 秒 至 10 秒。
步驟四:讓軟顎和小舌重返發 [o] 音時的原位。
步驟五:重覆步驟一至四,縮短兩音轉換的間距。
步驟六:充分掌握軟顎和小舌的控制後,再以同樣方式練習 [ɛ̃] 和 [ɑ̃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