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文最主要會用 si 「如果」來表達條件或假設。其基本的構成是:
Si 分句 (作為條件) + 主句(作為結果的動作)
Si tu veux, tu peux venir.
如果你想,你可以來。
Si tu as moins de 21 ans, tu peux obtenir une réduction de prix.
如果你未滿 21 歲,你可以獲得減價優惠。
而根據分句中的條件的性質,法文的條件句有三種條件句,因而要求在主句和分句使用不同時式、時態的動詞。三種條件句分別是:1) 一般條件、2) 關於現在或將來的、不真實或想像的條件和 3) 關於過去的不真實或想像的條件。
第一種條件句:一般條件——肯定性、可能性或命令
在這種條件句,條件可以被正常實現,而大多數情況我們按不同時式、時態的一般價值來使用。不同時式、時態的配合表達的意義有細微的差別。
Si 現在時 + 現在時——慣性動作或接近肯定發生的事情
Si tu veux, tu peux venir.
如果你想,你可以來。
S'il pleut, je reste chez moi.
如果下雨,我留在家。
Si 現在時 + 簡單將來時——大機會發生的事情
Si j'ai le temps, je ferai du sport.
如果我有時間,我會做運動。
Si je vais en France, je prendrai le train.
如果我去法國,我會乘火車。
Si 現在時 + 命令式——命令
Si tu peux, dis-moi.
如果你可以,告訴我。
Si 未完成過去時 + 未完成過去時——在過去的慣性動作
Autrefois, s'il pleuvait, nous jouions aux jeux vidéo.
以前,下雨時,我們玩遊戲機。
只有一種我們不按正常價值使用時態,這就是用複合過去時來表達在未來發生或完成的事件:
Si 複合過去時 + 現在時 / 簡單將來時 / 命令式
Si j'ai fini mes devoirs, je vous rejoindrai plus tard.
如果我完成我的功課,我會晚點加入你們。
而在後面第二和第三種條件句,時式和時態都失去了一般使用時的價值。
第二種條件句:關於現在或將來的、不真實或想像的條件
第二種條件句關乎當下或未來的、不真實或想像的條件,這個條件與現實的情況不符。它由未完成過去時和條件式現在時構成。在這裡,這種時式、時態都失去了原本的時態意義——即未完成過去時不再關乎過去,條件式現在時不是對過去而言的將來時。
Si 未完成過去時 + 條件式現在時
S'il faisait beau, je ferais du sport. (但天氣不好)
如果天氣好,我會做運動。
Si j'étais toi, je ferais mieux. (但我不是你)
如果我是你,我會做得更好。
第三種條件句:關於過去的、不真實或想像的條件
第三種條件句關乎在過去的不真實或想像的條件,這個條件與過去發生的現實不符。它由愈過去時和條件式過去時構成。同上,這兩種時式、時態都失去了原本的時態意義。這種條件句常用於表達後悔與遺憾。
Si 愈過去時 + 條件式過去時
Si j'avais eu le temps, j'aurais fait du sport. (而過去的我沒有時間)
如果我有時間,我便會做運動了。
Si tu m'avais dit la vérité, je ne serais pas parti. (而過去的你沒有告訴我真相)
如果你告訴了我真相,我便不會離開了。
(featured image: L'Arrivée d'un train à La Ciotat by Louis Lumière)